2013年8月9日,在经历了申请、面试、递交材料、面签一系列过程后,我终于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当时心里有忐忑,有兴奋,有激动,也有不舍,但对太平洋对面那个“神秘”国度的期待远远超过了离家的小忧伤,在中国的大学待了两年,终于要去感受一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这确实是一件很容易让人心神荡漾的事。
当我们一行6人辗转近一天时间,经历了飞机晚点、错过转机、滞留陌生机场几小时一系列“第一次”后,看到接机的亲切微笑着的帅气美国人Andy真是要让我们都热泪盈眶了。从机场到学校的一个半小时路程,虽然一路的艰辛、倒时差的痛苦让我们看起来都憔悴不堪,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用生涩、蹩脚的英文和Andy聊天的热情,而窗外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金黄的田地、小巧精致的小别墅更是提醒着我们:这就是美国了。
随着车子左拐右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夹杂着零零碎碎分布着的小洋房,就如同电影里的唯美画面般在我们目前展开,惊叹声“so beautiful”一声声响起,出发前对美国中部“农村”的揣度瞬间改变,这哪里有想象中的落后、偏远、寒碜!心中的期待又多了些,忐忑少了些。
进了分配的宿舍,惊喜更是不断:单人房、厨房、客厅、卫生间,窗明几净,宽敞温馨,中央空调让我们这些受够了只有一个老电风扇的苦学生顿觉幸福感爆棚,再也不用爬7层楼去洗澡,再也不用和别人抢时间洗漱,再也不用担心毫无隐私……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真正的美国生活开始了,除了对美国学校高的不可思议的书费感叹一番之外,其他都是刺激而又令人兴奋的:完全不同的西方面孔、纯英文的环境、各种肤色各种打扮……开学初,学校很贴心的为新老生们准备了露天娱乐活动,live band,投篮,还有电影里美国标志性的活动—橄榄球&拉拉队,让我们这群“土包子”好好的体验了一番美国本土风情。
第一堂课,背着崭新可爱的中国产笔记本、为了省钱在pad上下载的电子版教科书,我带着一颗好奇期待的心,开始了不一样的旅程。除了感慨美国学校太有钱,教学楼里设施好的叫人叹为观止外,就只剩下对本自信满满的听力略感绝望,以及对早有自知之明的口语恨铁不成钢的内心独白感叹。终于发现,就算天天听VOA,就算天天抱着电脑看美剧,就算做了上千道选择题、上百篇阅读理解,我的英语在这里依旧让人捉急,毕竟老师不会一直为了几个中国留学生放慢语速、审词酌句,毕竟几十年的口音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的。除了感慨自己听力不够好、口语太烂,单词量太小、不懂俗语、反应不即时更是硬伤,头一天就被打击的感觉着实不怎么好。不过中国学生也许其他方面差了些,刻苦好学的精神却是几乎无人能及的,幸好有中国小伙伴在侧,听不懂就问问旁边“他刚才说了什么”,人多力量大,你不懂她总会懂,实在不懂...略过吧。就这样,一天天,我们从能听懂三分之一到一半,直至最后基本全听懂;从只敢直勾勾的盯着教授,到敢于和教授对话甚至开玩笑;从一笔一划什么都记,到习惯美国风格—该听就听、必要才记、偶尔开小差。
课余时间,学校非常贴心的为我们这些留学生配对了“友谊家庭”,给我们提供了更好了解美国生活的机会。我和英教的唐婷分到了一家30来岁的夫妇,他们一家在天津住了5年,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回国之前还在江西领养了一个10个月大的小女孩,妈妈Janne会在周末带我们两个出去玩,有时候是去吃好吃的冰激凌,有时候是去看橄榄球比赛,在感恩节请我们和他们一家共进晚餐,在圣诞节前夕约我们去她家玩。那是一个非常American的3层小别墅,让人羡慕的装备齐全的厨房、让人心生暖意的壁炉、装饰精美又高大的圣诞树,她教我们做圣诞饼干和吃过一次就念念不忘的面包条。在我们深夜从洛杉矶到达堪萨斯机场的窘境下,开车去接我们;时常问候我们的近况;不计回报的关心我们,给与我们尽可能的帮助。
在美国,我感受到了人们的随和、善良、温情和笑容,感受到了教授们的负责、幽默和可爱,也感受到了陌生人的乐于助人。4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那个曾经陌生现今了解的国度,我们欢笑着思乡,我们恣肆着怀念;我们学到了很多,懂得的却更多。
这段短暂却过得淋漓尽致的日子,是我生活里不可替代的美好时光。
国际教育学院
2011级商务英语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