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复合型专业国际化建设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 2013-10-09 浏览次数: 189

926日下午,我校复合型专业国际化建设工作会议在会议中心英伦厅召开。校国际化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曹德明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组长冯庆华副校长主持会议。校国际化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复合型专业学院及英语学院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做了交流发言。

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张红玲首先发言,提出了复合型专业国际化建设的四点建议。第一,各院系积极开拓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一年内确定2~3个战略合作伙伴学校。第二,各院系通过交换生、访问生、联合培养、暑期项目等渠道,提高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比例,力争2015年实现30%~50%的目标。第三,每个专业每年引进2~3名高端专业类外国专家,参与教学与科研,同时,作为全外语课程的师资补充,提升我校教学与科研国际化水平。第四,各专业设计和开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知名高校的一流学科和专业的课程及授课教师,促进教学改革。

教务处副处长赵美娟介绍了学校全外语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建设内容及教学安排。她强调,全外语课程要坚持按大类开发,采用版块化建设。初步确定分成4个版块建设,包括经济管理、新闻传播、法律政治、中国文化等版块。每个版块确定负责人,建设10门专业核心课程,供中外学生共同修读。而且,全外语课程应纳入各院系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因人设课或单独安排。课程主讲教师应组建2人及以上的教学团队。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葛启超介绍了近三个学期面向留学生的全外语课程的实施情况。他指出,报名修读全外语课程的留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因多方面原因,学生流失率较高。他提出了完善全外语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包括师资来源多元化、提前确定课程目录、中外学生同班修课、改进留学生课程考核方式等。

研究生部主任汪小玲发言指出,学科评估国际化部分的指标主要有两项,即3个月以上赴境外交流学习的学生数和授予境外学生硕博士学位数。她着重介绍了我校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具体说来,就是搭建研究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全外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留学生研究生教育发展。经过2014~2016年三年建设,各试点非外语类二级学科硕博点建成不少于6门全外语课程,留学生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少于30%,硕士生国际交流人数比例不少于50%,博士生国际交流人数比例达到100%

曹德明在讲话中指出,国际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上级部门对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兄弟学校纷纷加大了国际化办学的力度。我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复合型专业还要解决好外语和专业“两张皮”的问题。我校必须要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个学科的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多种中外合作办学或联合培养项目。他还强调,学校将转变国际化办学的投入模式,强化学科点对国际化办学的统筹要求,优化学校对院系的考核办法。他要求各院系领导充分认识到,国际化教育是每个学科必须要做的事,要把国际化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并通过院系学术委员会对本单位的国际化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在谈到全外语课程时,曹德明还指出,全外语课程要进行版块化设计,按板块制定年度建设计划以及三年发展规划;要坚持宽口径建设课程,着重优化课程设计;要坚持课程数量与质量并举;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坚持师资队伍多元化;要确定版块建设总负责人及课程责任人。

在听取意见环节,新闻学院院长郭可、教务处处长李基安等分别从本单位工作角度,就全外语课程的设计和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冯庆华副校长做了会议总结。他要求,各单位于年底前制定好本单位的国际化建设方案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尽快完成全外语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国际化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