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
从俄语起家,到覆盖42个语种
不过,往前追溯的话,上外是从俄语起家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急需大批俄语人才的情况下,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倡导,经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决定,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四部为基础,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由此于1949年12月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
上海市委任命多年从事俄语新闻和文学翻译出版工作、在文化界颇有知名度的时代出版社社长姜椿芳为第一任校长。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之后发展虽历经坎坷但所设语种专业逐渐丰富,直到199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目前,上外的学科设置共覆盖42 种语言,包括:
国内首批设立缅甸语、越南语、印尼语、希腊语和葡萄牙语专业的高校;
首批设立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的高校;
首批设立翻译专业硕士的高校;
培养了新中国首批英语、俄语博士
从语言培训到“多语种+”
十多年前,语言专业的毕业生绝对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而如今,随着语言教育的普及,以及各类翻译软件的研发,语言专业的毕业生优势不在,英语专业甚至连续多年在就业排行榜上成为红灯专业。
对此,上外一直敢为人先,从当初的单语种教学,到多语种多学科,再到如今率先提出“多语种+”的办学战略,持续不断地输送着外语领域的专业人才。
如今的上外,早已不是建校当初单纯的语言学校,而是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五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
不过,在上外,无论你是什么专业的学生,英语都是必须“额外加码”的学科;而且,在这里,光学好英语是远远不够的。
学哈萨克语的青年,很可能下一秒用俄语侃侃而谈;印尼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会说马来语,还掌握着你一听就会头大的爪哇语。
与此同时,这些人也许还进修过拉丁语、梵语、巴列维语等古典语言和世界语等国际辅助语言。
在上外一年一度的多语种同声传译接力赛,堪称“神仙打架”。播放一段外文,一位同学将其同传为中文,另一位同学再将中文同传为另一种外文。
在翻译的小黑屋里,各路语言大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项由上外自创的大赛,一改国际上以英语为中继语的赛制,首次以汉语为“接力棒”,从外文到中文,再从中文到外文,这个过程的传递,不仅体现了上外学子扎实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上外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上外在外语人才培养上走“高级定制”路线。从过去教会学生讲好外语,到如今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上外学子在国际化的舞台上越来越崭露头角。
在刚刚成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外创造了一项纪录:派往进博会的志愿者人数连续两年居沪上38所高校之首。今年,上外更是派出512名师生进驻进博会,涉及15种语言的志愿服务工作。
这些上外“小叶子”基本掌握两三国外语,其中一门还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非通用语种,印尼语、波斯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波兰语,他们都能够从容应对。
这样的专业能力源于上外对专业设置和教学的转型。比如,上外把俄语系更名为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在短短两年间,从只有俄语和乌克兰语两个专业,到增设包括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等六个全新语种,不少非通用语种专业都是首次在沪上高校开设。
除了扩充语种专业,该学院还设有俄罗斯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等区域国别研究中心。
把外语学习和对应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相结合,成为上外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去年9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外成立。研究院自筹建开始,就充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社情和民情研究,积极打造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专题数据库。
迄今,该研究院已有多份咨询报告被各级政府采纳。另一方面,研究院还组建了“海外田野调查队”,派出多名精通对象国语言的专家到中东、非洲、南亚、中亚等开展田野调查,与权威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与此同时,几天前,“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在上外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跨学科培养,加大区域国别研究的“多语种+”做法,将成为未来外语人才的培养方向。
比如,北京大学外语学院在本科阶段开设“外语+外史”的项目,由外语学院和历史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培养方向还拓展到“外语+外国考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现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尝试和努力基础上,提出了基于“5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即英语、汉语、数学、计算机和音乐+专业(+专业+第二外语……)的新模式。
同样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以“格高志远,追求卓越”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擅长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在国际事务合作与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青年精英。
卓越学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基地。学院依托学校强大的多语种学科和高水平师资优势,采用多元化培养模式和个性化培养方案,面向未来,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学院采用荣誉培养制度,实施荣誉学籍、荣誉证书和荣誉课程三个层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本科阶段学业优秀且完成卓越学院特别培养计划的学生可申请成为学校荣誉学生,荣誉学生可获得学校颁发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荣誉证书。
和中国部分历史悠远的高校相比,70岁的上外还非常年轻,却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未来可期!
来源: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