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

发布时间:2019.12.08发布者:王慧浏览次数:398设置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


无论我们对大学国际化有着怎样的理解,作为外语类高校,国际化是上外的存在方式。上外的英文校名核心关键词就是international studies,学校的专业、学科,乃至院系名称都与“国际”密切相关,以“国际”为特色。在具体的国际化策略上,我们正在探索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

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质量。上外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对外交流的高校之一,建校之初就有很多外国专家在校工作。本世纪初,上外把“国际化办学”列为学校的“三大核心竞争力”目标之一。近年来,我们特别注重与国际交流对象的实质性合作,先后加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与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皇家学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为例,联盟致力于加强亚非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利用联盟成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丰富资源,促进亚非研究的蓬勃发展,联盟成员包括全球7所在亚非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知名高校,包括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10月,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表述”第十届亚非研究国际联盟年会在上外召开。

李岩松(中)在与学生交流

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力。上外很多小语种专业本科生出国(境)访学(一学期以上)比例达100%,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学生出国访学(一学期以上)比例也近50%。上外设立了海外交流基金,鼓励学生通过“‘一带一路’青年观察团”“全球重大事件观察团”等项目到海外开展田野调查。例如,2017年起,上外组织“‘一带一路’青年观察团”,连续3年利用假期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波兰、匈牙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国田野调查,青年学子用脚丈量世界,用心观察世界,认真倾听当地民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共同发展的愿景、对“一带一路”的盼望,并做好中华文化的人际传播,发挥语言特长,切实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还创办了校内刊物《“一带一路”青年观察》,科普“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化,发表青年观点,增强学术研究,积极探索实践,为更多青年人了解“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平台。2016年9月,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和阿盟秘书处合作设立的“阿盟国家高级翻译人才培训基地”在上外成立,通过中阿高级优秀翻译人才的密切互动促进学生的国际理解力。除了汉语及多语种翻译课程外,上外现在侧重开设全英文研究生项目,包括国际关系、工商管理、金融学、传播学(全球传播)、新闻学(中国媒体与全球新闻)、英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中国学。目前,攻读学位的学生占上外长期生总人数近40%,其中约35%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积极探索国际职员聘用。上外实施“外专引智”计划,积极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促进国际科研合作,超过85%的师资具有国(境)外学习经历,外国专家占比超过20%。学校实施“多语种+”战略,开设对我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语种教学,根据目前国内战略语种教学师资短缺的现状,上外积极探索聘用国际职员。以乌兹别克语专业为例,上外设立了国际职员教职。目前担任这一职位的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博瀚老师,他在乌兹别克斯坦大学毕业后到上外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项目,读书期间,还在乌兹别克语选修课程中授课。研究生毕业时,上外开设乌兹别克语专业,他以国际职员的身份入职。国际职员与外教/外国专家不同,参照中国教师的相关程序和职责履职。如今他在上外已正式工作3年,教授基础乌兹别克语和乌兹别克语语法这两门课程,他非常喜欢在上外的教学工作。

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开展与国际高校的深度合作。上外目前在意大利、日本、秘鲁、匈牙利、西班牙、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美国、希腊等国与相关高校合作开设了10所孔子学院。借助孔子学院这一平台,上外与国外高校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并逐渐形成机制。例如,自2016年联合开设孔子学院以来,上外与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轮流在对方学校共同主办学术研讨会,至今已有4届;与匈牙利赛格德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等合作高校分别开展了多次学术研讨会;与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开展了市场营销和金融管理领域的双学位项目合作,上外的相关学科研究生可以在美国学习一年,利用暑假在当地企业或金融机构实习,在修完规定学分后,可获得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颁发的第二学位。

提升国际影响力。2018年9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外成立,通过举行“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各国政要、学者,就全球治理、国际经济、世界政治等进行研讨交流,2019年的“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与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步举行。

我在高校从事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多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列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改革任务之一。新时代中国的大学国际化,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二要创新国际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三要着眼未来,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动国际合作。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应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确定国际化的价值目标,围绕价值目标扎实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开放发展新战略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注入新动力,“双一流”建设对大学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规定了新任务,中国高等教育迈向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时代。新时代大学国际化应准确把握扎根中国大地与建设世界一流之间的关系,发挥自身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在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开创新格局。

来源 / 神州学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