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所高校厉害了!校庆日探讨“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发布时间:2019.12.09发布者:王慧浏览次数:1548设置

12月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70周年校庆活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海外国语大学7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数十万国际化人才。70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探索者。从单语种到多语种,再到“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从初探国化办学,到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上外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进程中不断开创办学新格局。

校庆当天,超3000名海内外校友“回家”,百余位世界知名大学校长和高等教育精英、科研院所等代表相聚上外,他们缘何而来呢?一起来一探究竟!


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在这里召开

12月7-8日,“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百余位知名大学校长和高等教育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作用以及新时代大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开幕式上指出,大学应当兼具“国家属性”和“全球责任”,中国高等教育要提质增效,首先要完善治理体系,让大学发展更有活力;要促进内涵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上,让大学贡献更有质量;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从“全球时间”里找到“本国时间”, 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致辞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上外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并致辞,他肯定了上外自办学以来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上外立足新起点,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理念,以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实施“多语种+”办学战略,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水平科学研究,建设好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等重点项目,推动学校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更多“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和媒体司司长姜华讲话

联合国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的贺信

      会上,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媒体司司长姜华出席并宣读联合国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的贺信,她表示上外是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媒体司的重要合作伙伴,上外的贡献使联合国包括《联合国纪事》杂志在内的重要产品中文版本成为可能。今年也是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的六周年,她对上外的卓越贡献作出感谢,并期待双方今后更多的合作。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讲话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提到,近年来,上外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学校继续当好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者、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建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讲话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用Complexity(复杂)、Conflicts(冲突)、Consensus(共识)等7个以c字母开头的单词作为总结关键词指出,当前的世界急需共识,大学应当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担负起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致辞

上外校长李岩松致辞表示,面向未来,上外会更加致力于人的全面成长,致力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追求人类共同福祉贡献大学的智慧。

研讨会现场

      据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目前已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25所大学、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先后加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学校始终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也成为中外文明互鉴的传播者和中外人民沟通的桥梁。


中国首个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这里开馆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大约有7000多种,作为宝贵而特殊的思想文化资源,语言知识的普及、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正日益得到全球社会的关注。12月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博物馆(Museum of Language)正式开馆,这是中国首个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博物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博物馆外景

12月7日,博物馆迎来参观的首批访客。参观者不一定互相认识,但是只要有一种文字来自所处的国家、地区或者被自己掌握,都能从中得到一种参与感与存在性。

进入语言博物馆展厅,蔚蓝的地球转动于星辰璀璨中——这是语言博物馆的多语言地球互动屏。不同的语言环绕在这颗蔚蓝行星边缘,观众用手在地球上空划动,不同的语言就会出现在地球中央,闪耀璀璨金光。

上外语言博物馆设有“沟通世界”“书写世界”“诠释世界”三大展区,共分为“语言的诞生”“语言的家族”“语言的要素”“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未来”等八个篇章,旨在通过多模态的展陈方式向公众呈现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透视中外文明交流史,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语言的诞生” 展区

展区中的“聆听世界”多语言交互装置带领着访客们主动探索不同语系,进入不同的语言世界

“语言与社会”展区向访客们展示了语言与家国命运、全球化与语言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诠释世界,传播中国,从这里开始

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1949年,为学习借鉴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倡导,经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决定,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在当年12月成立。开学典礼上,陈毅勉励学生:“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用这种语言工具去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服务我们中国的革命建设……”

与新中国同龄,上外的办学历程必然要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抗美援朝时期,上外师生奔赴战火连天的前线,用鲜血、勇气和知识捍卫新中国,而在“文”的战场,多名上外学子在建校之初便追随首任校长姜椿芳投身马列主义著作编译工作,为浇筑民族精神大厦贡献心力。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语、法语、德语专业,学制改为四年。此后,学校开设语种不断增多。伴随改革开放东风,上外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与国外高校和学术团体建立联系的高校。1981年,学校招收第一批暑期汉语进修班学生,留学生教育也由此起步。新世纪,学校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同时,提出人才培养更高目标,逐渐形成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五大门类的学科布局。

至2019年,进入“双一流”建设的上外,每年迎来约120个国家、近5000人次的国际学生,全球合作伙伴超过420个,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

着眼我国“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学校还着力推进“战略语言”建设,先后增设匈牙利语、波兰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斯瓦希里语等专业,现有授课语种已达42种。与之对应,上外的国际学者也丰富多元,2018-2019学年,有340名来自59个不同国家的学者来校参与教学和研究。

“借助语言这一工具,把握不同文明的差异,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从而构建全新的全球知识体系,这正是当下外国语大学的使命。”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说。

因势而需培养卓越人才。2017年底,上外俄语系更名为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从“系”到“学院”,不仅是语种专业的增加,学院内设俄罗斯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等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旨在将非通用语种建设与国家亟需的国际问题研究紧密结合,打破不同学院间、语言学习与专业教育间、不同学科间的壁垒,开启“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其中,“会语言”,不仅强调基础的外语技能课程,更强调对人文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复语能力的培养;“通国家”,指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国别区域知识的立体化建构与运用能力;“精领域”则需要学生精通跨专业领域知识,具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跳出“语言学习所”,上外的人才培养机制因势而变。学校近年成立卓越学院,强化拔尖人才培育。该学院设立“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别区域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和“多语种外交外事人才实验班”,开设通识教育、英语强化、专业教育、平台素养、国际课程等课程模块,以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擅长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在国际事务合作与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青年精英。

连通中外助力大国外交。西班牙皇家学院前院长达里奥·比利亚努埃瓦日前访问上海外国语大学,并见证“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开放。“我相信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相互的语言学习,一定能够助力民心相通。”他说。

语言,始终是上外的立校之本。创校之初,语言用以保卫国家、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后,语言用以开拓新知、沟通全球;站在新时代,上外有责任和使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上外积极支持学生“行万里路”,不少小语种专业本科生出国(境)访学(一学期以上)比例目前已达100%。同时,通过“‘一带一路’青年观察团”“全球重大事件观察团”等项目,众多学子赴海外开展田野调查,切实促进文明间的相知相交。

鼓励走出去,更欢迎友人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第十期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两年半时间,已有298位阿拉伯国家官员来到研修班,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2018年9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学校成立,这一协同研究平台依托上海高校52个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和30个上海市级层面高校智库,将积极构筑“资政、咨商、启民、育人”功能于一体的国内、国际学术共同体。


 来源 / 上海教育

      

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


在这里召开

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

在这里召开

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

在这里召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