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校庆 | 今天,我有7个上外人的留学故事想要讲给你听

发布时间:2019.11.20发布者:王慧浏览次数:1052设置

7段故事70载芳华

用两个月的实习,把纸上所得投入实践

用三个周的交流,感受三中文化的魅力

用四个月的交换,一探异国的风土人情

用一整年的生活,结交另一群异国朋友

用一出创意好戏,沟通跨越时空的经典

用一段无悔青春,书写自己的人生精彩

用七十载芳华,为中外交流做出贡献

这,都是属于我们上外人的留学故事

莘莘上外学子,青春激扬,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宽眼界,提升自我;灼灼西索英才,学成归国,在执教育人的讲台上奉献无悔青春;桃李遍地者,初心不忘,为代代上外学子争取到走向世界的更多机会……

今天,我们有7个上外人的留学故事,想要讲给你听。

1973年,年轻的陆经生满怀希望从内蒙古草原来到上海,踏入上外校门,开始了漫漫西班牙语求学之路。大三时,他获得了在当时非常稀有的出国交流机会,赴墨西哥留学,期间笃学不倦之余还遍访墨西哥名胜古迹。上外毕业留校任教后坚守讲坛四十余载,曾于1988年赴哥伦比亚客座讲学,讲授中国近代史和现代汉语,这段异国执教的经历激发了他对汉西比较及教学法的深刻思考。1993年又赴西班牙访学深造,不忘对西班牙语的热爱,专攻汉西对比分析及对外西班牙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

陆先生访西归国回到母校继续任教,自1995年起担任上外西方语系主任一职。一方面,基于此前的访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他带领上外西语团队深入开展汉西对比研究,并扩大到汉西葡法英等多语言比较,在语际距离视域下构建起切合中国学生特点的西班牙语教学体系,建立起了上外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科特长和优势。另一方面,在不懈进行西语学科建设的同时,他积极寻求建立国际交流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入上外时都是零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出国留学就提供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切身体验目标国的语言文化环境,从而扩充语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0世纪90年代,小语种交换名额相对有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能让更多学生走出国门,在夯实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开阔眼界,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文化社会环境,陆经生教授不断写信给多所国际高校,争取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尽管常遭冷遇,陆先生仍坚持每年寄信交流。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敲开了西班牙语专业国际交流的大门,此后十数年来和大量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从“咫尺天涯”到“天涯若比邻”,如今,随着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中国宏大的对外交往战略布局的展开,高校西语专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搭乘西方语号快艇,畅游人类文明伟业”。寄语新一代上外学子,陆经生教授希望在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全球治理的未来蓝图中,他们能利用卓越的语言能力与全球视野,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2007年,周小舟从上外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进入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学习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硕士毕业时,尽管非常享受牛津这座城市的美景与文化气息,但由于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长项并不相符等原因,周小舟决定离开牛津,去其他高校继续深造。爱丁堡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华威大学等高校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经多方咨询和慎重思考,她最终选择来到华威大学,在这里继续研读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育专业。

 “我收获了一位好的导师,也收获了一位一生的朋友。”

在周老师的求学生涯中,作为学术引路人的导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她至今仍与自己的博士导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回到祖国,回到母校,从未后悔过。这是我人生做的最好的决定。”

从华威大学毕业后,周小舟进入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就职,负责跨境教育评估。然而在一年的工作过程中,她逐渐认识到,这份工作并没有让自己多年来刻苦习得的知识得到用武之地。因此,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大学的讲台上。这是她读书时的初衷,也是在异乡焚膏继晷,日夜勤学时始终深怀的动力与信念。

于是,在做出回国的决定后,周小舟投出了一份,也是惟一的一份简历,并于2013年如愿回到一切梦想开始的地方——上外英语学院工作。

说到留学的目的,周小舟提出,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学历和起点,或扩展人脉,拓宽眼界,都可以是出国深造的目标,但它并非一种延缓就业的手段。出国留学,不应寄望于通过更换环境去顿悟自己梦想所在,更应是为了检视和调整自己的职业愿景。因此周老师鼓励上外学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努力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去追随它。

勤奋、自律和自我激励,周小舟认为这是出国留学想要有所成就最重要的三种品质。

追寻学术的生涯是专注而孤独的,一旦决定从事,也就意味着要甘于寂寞,在压力重重的学术之路上坚持沉淀,不懈努力,最终厚积薄发。无论是否拥有声名,都要保持淡定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大学教师的职业也并不轻松,对教育的热情是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她说,工作六年以来,自己最大的收获和成就感来自于和学生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回馈师者以灵感,师者据其进行研究,将成果反映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实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至高目标。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本科生,朱贺从踏入上外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关注起学校学院里的各项海外交流项目,并且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荷兰莱顿大学。她深知要实现这一梦想并不容易,因此从大一便开始了严格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积极搜集相关留学信息,主动向老师请教、向学长学姐询问海外交流经验,同时给自己制定了大一下学期考出雅思成绩、前三学期绩点要保持在年级前5名的学业规划,正是这样的规划与努力帮助她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大三时如愿来到莱顿法学院交流和学习。

在海外交流的学习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欧洲移民法的课堂上,她感到了巨大的学业压力,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短板。但她克服畏难情绪,适应学习差异,凭借课下的充分的准备以及不服输的劲头,不懈努力,总结出了自己的学习框架,终于能在专业课堂的上简洁充分地展示出自己的论点。并且,她积极参加莱顿大学举办的客座讲座,深刻的感受到了法律的本质以及法律组织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除了学习之外,她的课余活动时间也很丰富多彩。在与荷兰学生的深入交流之中,她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更是在异国他乡传播了祖国的语言文化,这令她倍感自豪。

虽然身离祖国远,但是心却紧相连。

朱贺海外交流期间适逢李克强总理以及夫人访问莱顿大学,在欢迎总理的过程中,她不仅感受到了祖国的魅力与强大,更是感受到了自己心中那份浓浓的祖国情、家乡情。

梦想可能遥不可及,因为它充满了不确定性;梦想又是近在咫尺,因为通往那里的路就在脚下。

脱离环境的语言学习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学习,因此在留学的过程当中,赵晶一更注重语言的应用和实践,勇于挑战,乐于体验,在韩国体验了无数个人生中的“第一次”,并且勇敢的与当地人交流,走出语言学习的舒适区。她的主动和勇敢使得她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社会实践机会。

海外交流期间,赵晶一每天跟紧授课老师的学习进度,并每周自发的与语伴进行笔译练习,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长奖”,并有幸代表全体中国留学生在结业式上向驻韩大使馆参赞与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院长汇报留学心得。

海外交流期间,赵晶一不仅收获了学识和语言知识能力,更是体验了韩国的文化和生活。她认识到两国之间文化和习惯差异,这些文化和习惯差异并不单单是书本上所介绍的,只有实地去生活和感受方能够深刻的认识其中的微妙。学会适应差异,才会逐渐转变差异,学会在生活之中体验,才会逐渐把体验变成经验。赵晶一细心品味文化和习惯的不同,留心观察,尊重差异,适应留学生活

并且,在留学的过程当中,她也深刻的认识到祖国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强大后盾,不仅带给我们支撑,带给我们底气,但同时也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它和热爱它。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赵晶一在海外遇到关于祖国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时,立场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为国发声,承担起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赵晶一感慨:“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不仅是上外,更是中国青年的面貌。”

这段宝贵而难忘的海外交流经历对赵晶一来说,增长的是学识,开阔的是视野,收获的是友谊,坚定的是责任。

2018年7月,汤卓裔赴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9月实习结束后,又通过上外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的双学位项目前往英国继续深造。谈起这段经历,汤卓裔的语气淡然而自信。

汤卓裔认为,同时拥有上外提供的卓越英文背景和本科辅修金融学的跨专业背景,是她在联合国实习申请过程中从浩如烟海的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优势所在。在翻译公司和外资企业的多样实习经历,丰富的口译活动经验,最终助力她成功申请到竞争异常激烈的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岗位。

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大会部中文处的工作内容多样,包括会议文件的翻译、校对、排版和发布以及数据的收集汇总等。而在工作之外,联合国还为实习生安排了别样的体验活动,包括对各个部门进行参观,以及每周五为实习生和老师定期安排的部门聚会,方便进行交流学习。

这段独特的实习经历给汤卓裔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在联合国实习期间,她结识了一些来自世界银行和外交部等的优秀老师,她对国际事务的关注进一步增强,思考宏观问题的格局也在不断扩大。通过亲身体验,她意识到,世界上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没有得到倾听,很多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一认识使她更迫切地渴望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解决这些难题,为和平与平等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与此同时,她深层次地审视了自己,调整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在莱斯特大学期间,尽管学业压力大,她仍坚持不懈,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当地文化环境。此外,她还和口译专业的同学一起创办了工作室,在英国各地进行口译实践。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当你放眼广阔,梦想并非遥不可及,更重要的是用清晰的目标与规划去衡量未来,不畏艰难,勇敢逐梦。

2019年暑假,上外飞那儿话剧团来到波兰,参加了第23届格旦斯克莎士比亚戏剧节,在那里,文化与文化交流,青春与梦想飞扬,现实与未来的碰撞。

在波兰,飞那儿剧团一行人将莎剧及莎翁生平结合,加入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等时下热门元素,带来了独具匠心的话剧表演《莎翁混响》。表演结合了相声等中国传统艺术表演方式,演出现场满是欢声笑语,被当地报纸评为“能量满盈的剧场”。在表演过程当中,飞那儿剧团的成员们选用的道具也非常日常化,手电筒、树枝、筷子等都上了舞台。没有了道具的过多修饰,反而让戏剧变得更加纯粹,激发青年学生们的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们真正走近了经典的艺术,艺术的魅力也绽放了出来。

在波兰的演出,让飞那儿的演员们认识到,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戏剧、英语的文化符号,其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桥梁,不仅沟通了文化,更沟通了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人。

此次出访演出期间,他们还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同学们一同参加了训练肢体的工作坊,从刚开始的陌生,到逐渐的熟络,到最后释放天性的“群魔乱舞”,工作坊里中英大学生结下了友谊,对彼此的戏剧学习和观念有了更切实的认识,也对对方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实现了跨文化的交流。

“这一次我们了许多欧洲最先锋的戏剧表现形式在莎剧中的体现,也观看了许多新奇有趣的演出,这一场场的戏真是让人恨不得住在剧场里”。

这次交流时间不长,但同学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上升空间,文化是多样的,是需要用心去品味和交流的,发挥语言特色、展现文化魅力是上外人前进的方向。

过去五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和日本昭和女子大学合作举办“亚洲女性领导力”暑期项目。2019年夏天,10个上外女生,用三周的时间,来了一场足迹遍布首尔、上海与东京的多元碰撞、多语种交流的文化之旅。

36个课时里,她们用批判性思维,在中、日、韩三国教授的指导下,探讨三国女性问题的现状及挑战。在韩国,她们从媒体视角切人,深入认识媒体的社会重要性以及其对于女性领导力的发挥作用;在中国,她们从社会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了亚洲女性的衣着、妆容和思想;在日本,她们从地理文化入手,探究亚洲女性的生存现状和领导力建构。

21天跨文化交流,她们参观当地知名企业,了解更多女性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对如何提升女性领导力、打破无形的天花板也有了全新认识。她们全方位感受三国传统与当代文化魅力,在韩国,她们亲手制作了石锅拌饭,体会美食的魅力;在日本她们去八仙宫许愿,体会日本独特的民俗风情;在中国,她们更是传播了中国的美食与文化,把中国的风貌和中国的文化自信传播出去。

项目中,上外女生们还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世界小姐中国区冠军毛培蕊校友的祝福,聆听了日、韩两位大学校长的精彩演讲,并在结业现场收到了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先生的寄语希望。

交流在点滴,提升于无形,友谊花盛放。三周的时间不长,但10个上外女生们收获却满满。项目虽然结束了,但她们的女性领导力之旅,其实才感刚开始:带着这场跨文化之旅赋予的力量,她们将努力变得更自信,更独立,拥抱无限可能,打造多彩人生,迈向绚丽未来。

其实,上面七个精彩的故事,都来自于10月29日由校对外合作交流处、学工党委/学生处主办,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七届“扬帆寰宇铸造英才”海外交流心得分享会。值上外70周年校庆之际,分享会以“上外人的留学故事”为主题,通过“梦想启航”、“青春激扬”和“致敬初心”三个篇章,展示了一代代上外人70年中砥砺前行、放眼世界的留学故事,畅谈海外交流中的初心、使命与收获。

故事讲得精彩,台下的老师同学们听得超级过瘾,收获满满。上外党委副书记王静在听了西索儿们敢于追梦、善于圆梦的留学故事后,也心潮澎湃,她鼓励更多上外学子以了解中国为根本、以丰富知识结构为基础、以脚踏实地学习为关键,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的期望与要求,筑梦在敢、逐梦在实、圆梦在坚。

更多动人的上外人留学故事,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的文化交流篇章,等更多西索儿来书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