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至26日,为期三周的中国文化暑期项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该项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英语学院承办、对外合作交流处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协办。项目期间,19名来自英国、荷兰、德国、埃及、希腊、牙买加和中国的学生同堂学习,共同完成了主题为“Feeling China: An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的文化交流历程。
中国文化暑期项目由英语学院2012年创办,至今已经连续八年举办。自2018年升级为我校校级项目之后,该项目的整体规划、课程设计和组织保障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项目特色比起往年更为突出。
本次暑期项目的同学分别来自7个国家的6所大学。其中,除了项目固定合作伙伴英国莱斯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和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之外,本次项目还有2名美国乔治城大学卡塔尔分校学生和1名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的学生参与其中。此外,6名来自我校英语学院的同学作为我校学生代表全程参与。中外学生共同听课,透过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视角,对课程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课余时间,同学们自发组织,走进上海的大街小巷,寻找中国文化的印记。 访古镇、做陶艺、探美食,这座城市里的点点滴滴,构成了同学们二十多天的难忘记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短短三周内展示其各个方面,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为了让同学们透过不同角度了解中国文化,本期项目共开设了15场专题英文讲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思想与历史
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线性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理清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三讲通过分析《论语》的经典选段,为同学们解读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而在关于南宋的讲座中,讲座教授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讲述了杭州这座城市在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讲座教师围绕中国戏剧、绘画、诗歌、书法以及民间音乐等主题,以点带面、深入浅出地向中外学生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除了讲解知识外,讲座还为学生们留出了实践的空间。书法和绘画课堂上摆起了笔墨纸砚,同学们纷纷提笔创作,亲身体验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3. 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
讲座教师以中国的茶道文化为主,从中西文化对比等角度给学生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有关于上海文化的专题讲座,则讲述了新旧交替的上海故事,使学生对上海这座“东方明珠”的过去与现在,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4.中国法律与政策
本次暑期项目首次涉及法律文化方面的知识。讲座教师以几部法律题材影片的片段引入主题,为同学们科普了中国法律体系的沿革过程。同时,本次项目延续往年传统,开设了关于“一带一路”政策的讲座。中外学生在细致的讲解中,对于“一带一路”政策的历史源渊与现实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
除了15节讲座之外,本次项目还专门邀请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老师为同学们开设了中国剪纸课程。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精雕细琢,完成了一幅幅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项目的10位国际学生还在3周的时间里完成了6节基础汉语课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学习了一系列基本日常用语,在课堂之外也尝试用中文做简单沟通,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本次项目还为学生组织了三次市内集体游览。项目老师带领学生穿梭在城市的心脏,引领他们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印记。三次参观分别为:浦江乘船夜游,上海博物馆探访,以及豫园、城隍庙游览。学生们流连与外滩的灯火与豫园的楼阁中,将关于上海的记忆在脑海中永久定格。
项目结业评估以中外学生分组合作的陈述报告为主。学生陈述的话题涉及中国的茶文化、婚姻文化、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思想对比、中国女性人物和“一带一路”政策等方面。项目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并做出了精彩点评。在结业仪式上,英语学院李梅、Curtis Evans、周朝刚、肖一之等老师和对外合作交流处梁晓雪老师分别发言,肯定了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同时为19位学生颁发了结业证书。在结业仪式上,中外学生也分享了彼此的学习收获,在温馨的结业视频中回顾了二十多天以来的点点滴滴。
中国文化暑期项目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友好的交流平台。这是我校加强和提升国际化办学品质和潜力的探索,更是一次弘扬中国文化的宝贵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