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信诚信灵活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梦·中国学·中国故事”上外6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大使上外行”系列讲座
(上外新闻网讯)11月3日,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吴红波大使莅临上海外国语大学考察,并向上外师生发表演讲。校党委书记姜锋陪同考察。副校长冯庆华主持演讲,校领导李月松、张峰等出席活动。
上外要培养能畅达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卓越人才
吴红波先后参观了校史馆、ERP(企业资源计划)实验室、金融贸易与会计实训实验室,并观看了教学实验演示,详细了解了上外的历史承传、专业建设、招生录取、学生培养、获奖成果等情况。在参观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生自主创业的“悠哉(yourside)咖吧”时,他饶有兴趣地询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情况。
考察期间,吴红波希望上外把握上海区位优势,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培养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畅达进行国际沟通交流、综合素质强的卓越人才。他就如何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对接国家战略,促进对外交往,服务民族振兴等话题,与学校师生进行交流;特别是就我国金融管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中国碳交易市场、中国当代文化的世界性意义、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公共外交等问题同上外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交往中要自信、诚信、灵活
在题为《中国的国际地位与青年的责任》的演讲中,吴红波结合自己长期以来的外交实践和在国际组织丰富的任职经验,深刻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大转变下的中国国际地位变化,寄语“90后”青年学子为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吴红波说,明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七十载风云变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全球维和、救灾、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中国大幅度的减贫扶贫工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扶贫指标的提前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也指出,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相比,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吴红波指出,在国际交往中,一要自信,有底气,讲立场;二要诚信,有艺术,讲故事;三要灵活,有亲和,讲效果。“在国际社会,你不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不讲明自己想做什么,那你不要怪别人不理解你。”真正有效的交流并不在于掌握慷慨激昂的辩论之术,而是要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例子、浅显易懂的道理和对方沟通,在保持自身尊严的同时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
青年学生要胸怀祖国、服务国家
谈到当代青年的责任,吴大使寄语上外学子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需求,才能有作为;一方面一定要刻苦学习,良好的学识基础是未来事业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不要死读书”。他动情地说,“19世纪有几个‘90后’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是1890年代出生的”,“你们是20世纪的‘90后’,要勇担使命,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演讲结束后,吴大使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国际视野的名与实以及国际公务员如何处理民族情感和职位身份等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上外启动“中国梦·中国学·中国故事”校庆活动
姜锋在致辞中说,吴大使的演讲是以“中国梦·中国学·中国故事”为主题的上海外国语大学65周年校庆学术活动之“大使上外行”系列讲座的重要内容。吴大使结合自身经历进行的情真意切而生动幽默的演讲展示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这种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上外人和每一位上外学子追求的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中国同龄,对国家和对人民的情怀一直流淌在上外人的血液里,上外建校初期就有许多学子响应祖国号召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经受战火的洗礼;而以老校长姜椿芳为代表的上外人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党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基础工程建设——马列著作翻译和引介过程中更是做出了非常杰出的巨大贡献。姜锋期待吴大使继续关注上外的发展、保持与上外师生的联络。
姜锋向吴大使赠送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推出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经典文学译介作品。
上外师生和有关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