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举办欧洲趋势研讨暨2022报告发布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08发布者:王慧浏览次数:178设置

欧洲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剧烈的巨变,标志性的事件是俄乌冲突,包括大部分欧洲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以不同形式卷入其中,这意味着俄乌冲突除牵连欧洲之外还波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今后的世界不再是从前的世界”。今后的欧洲会是什么样的欧洲?今后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世界? “时代转变”必然与“时代精神”密切联动,未来在思想中发生发展,在思潮中形成。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育部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于3月8日上午联合举办欧洲趋势研讨暨《欧洲趋势2022》报告发布活动,邀请中欧学者、前政府官员、商界代表,共同着眼于欧洲思想变化和社会动态,结合政治经济演变分享对当前欧洲的观察与分析,尝试在描绘现状的同时,探寻欧洲发展的趋势,展望欧洲的未来。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胡春春副教授主持研讨。

  

欧洲议会原社会党主席、德国原国防部长鲁道夫·沙尔平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中欧要以史为鉴,以长远视角看待世界的发展。当今,区域化与全球化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中欧必须摒弃冷战思维,避免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应聚焦发展的高质量与可持续性。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等诸多领域,中欧亟待深化合作,扩大互利共赢,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回顾了欧洲在历史上的国际地位变化,梳理了欧洲当前面临的俄乌冲突、英国脱欧、移民问题、新冠疫情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均对欧洲安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造成深远影响。总体而言,欧洲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面临很多艰难的抉择,应该与中国携手合作来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危机。

  

中国欧盟商会国家代表、执委会委员雷纳塔·帕夫洛弗在发言中强调,中欧双向投资规模巨大,欧盟在华企业的发展仍有巨大增长潜力。在外部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的当下,提振欧盟私人部门和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信心至关重要。帕夫洛弗表示,她并不认为中欧之间是体系性敌对,中欧是合作者,同时也是竞争者,特别是在第三方市场。她指出,中欧经贸产业深度交织,相互依存,双方需加强交流与对话,消解欧洲当前对对中国的误解及负面认知,助力中欧双方实现合作双赢。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指出,2022年,中欧关系呈现“政冷经热”的特点,尽管有俄乌冲突的影响,但中欧贸易总量和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均呈增长态势;而政治上,中欧双方却摩擦不断。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包括民粹主义抬头、欧盟对华定位的改变、美方对欧洲施压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未来,中欧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竞争可能增加。欧盟对华政策和美欧关系都将影响中欧经济关系;如双方均采取求同存异的立场,中欧经济冷战是可以避免的。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项目经理贝秉诚表示,俄乌冲突影响广泛,欧洲希望中方为解决俄乌冲突贡献智慧和力量。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中战略展望》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核上高度一致。在后疫情时代,艾伯特基金会愿与中方伙伴一道,促进中欧交流互鉴、增进理解。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欧洲趋势2022》主编姜锋认为,欧洲在战争中反思,比战场血腥厮杀更引发恐惧的是对战争毁灭力量的想象。恐惧状态下的逻辑是短促的,欧洲关于自身现状的公共讨论此刻大部分集中在战争与武器上,关于战争深层原因的议题被边缘、被简化,被转换为道德的原则,以区分敌友是非。尽管如此,欧洲还是出现了对战争的哲学和社会学思考,在战争的恐惧中表达对生存与和平的希望,展现出了思想的力量。毫无疑问,乌克兰危机主导了对欧洲局势的讨论,但这不是欧洲议题的全部。欧洲在近代人类现代化路途中起步早,也早于世界其他区域遭遇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较早对科技和社会进步的负作用有切身认知。在诸多领域,欧洲是认识现代化进程、困境和解决问题的样本,可以为世界其他区域和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借鉴。

  

《欧洲趋势2022》中多位学者在远方近距离观察欧洲的“时代精神”,从思想、社会、经济等角度全方位审视欧洲过去一年的重大事件和苗头性问题,聚焦欧洲长期性、社会基础性、趋势性变化。《欧洲趋势2022》主要章节撰写者熊文驰、胡春春、忻华从欧洲思潮、欧洲社会、中欧关系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内容。

《欧洲趋势》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欧洲研究方面呈现的中英文年度报告系列,今年是初次尝试。未来,《欧洲趋势》将每年发布,邀请国内外欧洲研究专家分享对欧洲思潮、社会、政治、艺术、文学等领域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