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的中拉合作新格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外举行

发布时间:2017.12.28发布者:王慧浏览次数:452设置


526日,“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的中拉合作新格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

上外校长曹德明教授、巴西驻上海总领事Ana Candida Perez、厄瓜多尔驻上海总领事Karina Morales Herrera、墨西哥驻上海代总领事Juan Alberro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前驻墨西哥、阿根廷、厄瓜多尔大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曾钢,中国前驻巴西大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主任陈笃庆,中国前驻古巴、智利、厄瓜多尔大使刘玉琴以及国内外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和商会媒体代表参加会议,围绕“中拉经贸合作”“中拉人文合作”和“中拉合作与全球治理”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活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承办,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墨西哥研究中心协办。上外发展规划与综合改革处处长孙键科研处副处长毛文伟、对外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王征出席开幕式。

西方语系系主任于漫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教授在致辞中提出上外要建主动参与构建全球知识话语体系,推动区域国别研究,而拉丁美洲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巴西驻上海总领事Ana Candida Perez提出互信是中拉合作的起点,就如何调整中拉双边合作关系、达成双赢局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厄瓜多尔驻上海总领事Karina Morales Herrera建议中厄在文化、经贸、产能和科技四个领域加强合作。墨西哥驻上海代总领事Juan Alberro提出了中墨关系的“五通”以及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找到创新的合作模式。

在主旨演讲中,中国前驻墨西哥、阿根廷、厄瓜多尔大使、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曾钢从近年来中国为推动中拉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动作和倡议、中拉关系经历的挑战以及未来合作的方向三个层面探讨了“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拉关系”这一主题。中国前驻巴西大使、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巴西研究中心主任陈笃庆从中拉合作基础、拉美的发展潜力、拉美对中国的认识加强等角度出发证明了中拉合作的重要性,并强调拉美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建议要推动双边贸易协定,加强学术和人文交流。中国前驻古巴、智利、厄瓜多尔大使刘玉琴阐释了在“乱”和“变”的国际格局下中拉关系的机遇与挑战。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教授、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外籍通讯院士陆经生提出为助力中拉交往新发展需培养“吃香人才”。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综合室主任、墨西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志敏研究员主持的第一议题“中拉经贸合作: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中,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国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Enrique Dussel Peters教授认为中拉需要提高合作质量,学界和各机构需要各领域的专家来分别研究金融、基建、贸易等方面从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社科院拉美所高庆波副研究员分析了中拉经贸合作主要动力为市场导向和资源驱动,正在经历从贸易为主到贸易投资并行的转型阶段,并且面临系统性风险、中国制度性约束、潜在交易主体缺位等问题,并提出了三个可能的解决之道。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Paulo Wrobel教授以政治经济学为视角,提出希望中拉投资可以往双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教授在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中拉合作的基础上,指出中拉合作的方向应聚焦于巩固传统经贸关系、促进人文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沟通等重点领域。中国墨西哥商会特别代表Lizette Ramos简要回顾了中国和墨西哥双边关系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在墨投资的现状,介绍了墨西哥的经济特区所采取的特殊法律系统,从财政优势、特殊的地区习惯、监督体系、有竞争力的基建以及支持计划五个方面来具体说明了经济特区的特点。上海外国语大学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万瑜副研究员阐释了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的进程、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并提出了企业自身需进行投资分析和采取防范措施、国家层面上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等六个建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牛海彬副研究员从当前国际环境以及中拉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中拉地缘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等方面展开论述,建议中拉应该发展多方合作,加强交通、签证和运输方面的协调。中国社科院拉美所芦思姮助理研究员从物质维度以及融资与制度协调维度对拉美基础设施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基本诊断,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中拉合作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在西方语系教师俞瑜主持的第二议题“中拉人文合作:交流互鉴,世代友好”中,首先,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研究员提出了双方在人文交流中都需要摘下有色眼镜以及人文交流中最重要的七方面和五种人。瓦加斯基金会EvandroMenezes de Carvalho教授认为巴西学者需要了解现代中国的转型以及尊重中国文化,拉美应该摆脱西方影响和增加拉美特色,从而来寻找中拉人文合作发展的新路径。西方语系系主任于漫教授从定义文化出发,解读了中拉合作中的文化政策以及如何开展文化上的互学互鉴和互联互通。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宋霞副研究员从历史基础、“3+6+4”复合模式的前景两个层面阐述了知识融通与协作对中拉科技合作的重要性。另外,西方语系陈芷副教授介绍了其创始的安自在汉西双语人文交流平台;北京大学秘鲁学者Patricia Castro ObandoCCTV西语频道更名为CGTN这个案例出发,剖析了中国电视在拉美的挑战;西方语系西班牙语教研室主任曹羽菲副教授以语言规划框架和语言传播动因理论为理论框架进行了多语种的国际比较,对汉语在拉美传播策略提出了五点建议。针对这一议题各位学者的主题发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原拉美研究室主任刘文龙教授和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古巴中心副主任魏然助理研究员进行了点评。刘教授指出,当下学界对于拉美历史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他以欧洲民粹主义和阿根廷民众注意为例,论证了概念的使用应立足于对具体史实的分析上。魏然老师首先指出新秩序的建立不是依靠强权,而是意义的再创造。因此,针对国际主流拉美研究主要从西方视角出发这一现状,他提出我们要做意义建构的共同参与着,摆脱对拉美的刻板印象,深入拉美亲身学习和体验地方性知识,方能有真知灼见。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国际事务处主任Francisco LópezMedina主持了最后一个议题“中拉合作与全球治理:国际协作,公平正义”。GATEWAY HOUSE智库杰出学者Anoop Singh提出了在推动贸易多元化和增长的过程中科技进步和服务业的重要性。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宏松研究员以金砖国家的国际秩序观为切入口,重点分析了中俄的国际秩序观以及中巴印的国际经济观,并对于金砖国家扩大影响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沈逸副教授从两个角度、两条道路来阐述来如何理解金砖以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就在金砖框架下如何开展中拉合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墨西哥中心秘书长谌园庭副研究员从南南合作的发展趋势谈起,就中拉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路径选择三方面展开,倡议在中拉整体合作框架下,以清洁能源为重点合作领域,打造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杰进副教授从金砖银行体现出的中拉在国际经济秩序观上的共识、金砖银行在制度建设上的创新两方面出发阐释了“金砖银行、世界银行与竞争性多边主义”这一主题。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古巴中心秘书长韩晗助理研究员分析了在中拉合作中地方如何在城市立法规制领域进行有效的合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黄放放助理研究员以太平洋联盟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前景和途径为主题,分析中国与太平洋联盟双边关系以及贸易种类的发展模式以及前进方向。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墨西哥中心副秘书长李慧助理研究员以美国对拉政策的调整为大框架,提出21世纪中拉关系发展需要考虑美国因素和历史、地缘政治等更深层的因素。

在会议的提问与自由讨论环节,专家学者继续围绕“清洁能源合作”“促进中墨各领域合作的具体建议”“中拉金融合作学术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闭幕式中,中国社科院墨西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志敏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副教授就此次会议中拉合作新格局的三个主要议题进行了总结,并具体针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墨西哥研究中心在已达成的2016“杭州共识”(见备注)的框架内和基础上继续深化拉丁美洲区域国别合作研究提出了展望。

此次“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的中拉合作新格局”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仅为中拉合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建言献策,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且对上外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和国别研究、参与构建全球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备注: 上海外国语大学墨西哥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墨西哥中心、复旦大学金砖中心、武汉大学—西印度大学加勒比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拉美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秘鲁中心于201610月达成“杭州共识”展开六方合作,进一步深化拉丁美洲区域国别合作研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