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开启与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60周年,弘扬“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阿拉伯翻译组织、阿拉伯翻译家协会协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研究中心、海合会国家研究中心承办的“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于2016年6月4日至5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120多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宁夏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20多家国内主要阿拉伯语教学和科研单位,和来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编译局、中央电视台、中国外文局、国家图书馆等相关国家级单位的专家教授、资深人士,以及25位来自埃及、黎巴嫩、沙特、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摩洛哥、突尼斯、巴基斯坦、法国等国家的外国专家教授,共襄盛举,见证了中阿人文交流史上的一场盛会。
6月4日上午,在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博士在欢迎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指出“翻译是开展中阿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高质量、接地气的翻译,有助于中阿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有助于文明之间互学互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怡女士表示,全国友协“作为中国最大的专门从事对外民间交流的全国性组织,愿意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继续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随后,阿拉伯翻译组织主席海赛姆·纳希教授、教育部阿拉伯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烈教授、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伊奈阿姆·卜尤特教授、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谭晶华教授、黎巴嫩—中国友协主席马苏德·塔希尔教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张恩迪教授先后向与会嘉宾致辞。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张恩迪教授表示,今年时值中国开启与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60周年,适逢中国政府制定的首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发表,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机遇下,此次“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将更好地发挥中阿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中阿人文交流合作,开创中阿两国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开幕式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姜锋书记会见了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张恩迪教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怡女士、阿拉伯翻译组织主席海赛姆·纳希教授等中阿双方与会嘉宾代表,宾主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共举行了八场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议,涉及的议题包括阿汉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与“丝路”、翻译的机构参与及发展方向、阿汉作品译介及研究现状、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阿拉伯语院系课程设置与翻译教学法等主题,来自海内外近百余学界、业界和媒体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细致而热烈的研讨与互动。
此外,本次会议还专门为全国硕博研究生设立了博士生论坛和硕士生论坛,为促进各阿拉伯语系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创造了一个互相启迪、激发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为中阿人文交流的未来播种了希望的种子。
6月5日上午,“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在闭幕式上,各分会场主持人分别向大会做了本会场的学术成果总结。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伟良教授根据分会场共识,提交了通过翻译加强中阿人文交流的主旨学术建议。阿拉伯翻译家协会秘书长巴萨姆·巴拉克教授代表协办单位做了精彩发言。阿盟驻华代表处副代表穆罕默德·沙菲参赞代表阿拉伯国家联盟致辞,高度肯定了本届国际研讨会的学术价值和在中阿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上海外国语大学总会计师林学雷先生致闭幕辞,提出“翻译促进互学互鉴”和“翻译助力民心相通”这两点期待。闭幕式前,林学雷先生会见了代表阿盟致辞的驻华副代表穆罕默德·沙菲参赞。
本次“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是“中阿人文交流”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将围绕“传媒与中阿人文交流”、“公共外交与中阿人文交流”、“教育与中阿人文交流”等主题展开,以期发挥上海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突出地位,同时彰显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突出优势。
本次国际研讨会得到国内和阿拉伯国家多家主流媒体的深度关注,有效提升了上外阿拉伯语学科在全国阿语界的影响力,极大提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在阿拉伯国家的知名度。会议期间及会后,国内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今日中国》,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中国搜索等国内多家媒体的中文或阿文版均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相关报道或深度解读。上海外国语大学姜锋书记就上外发展以及上外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作用等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阿语国际频道的专访。
为了顺利筹备本届大会,成立了以东方语学院蔡伟良教授为总顾问,陈杰教授为主任,王广大教授、陆怡玮副教授为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王雷等为各组组长的筹委会,阿拉伯语系十多名教师、全体行政人员均参与了会议相关工作。团队在5个多月的时间内,精诚协作,取的了圆满成效。会议的顺利举办还得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