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吴友富书记在我校松江校区贵宾厅亲切会见了伊朗科技部副部长Motakan博士一行,双方就推进我校与伊朗高校的合作交流等话题交换了意见。
吴书记首先对远道而来的伊朗客人表示了热烈欢迎。他接着向客人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生规模以及教学、科研概况等。他说,上外目前与49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个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海外建立了6所孔子学院。
吴书记还向客人重点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特点。他指出,上外的三个发展阶段构成了学校的三个教学特点。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至1980年代,学校以语言文学教学为主,奠定了在语言教学领域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形成了我校的第一个核心竞争力,即培养合格的外事、外交、外贸人才。第二个阶段,从1980年代至本世纪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增设了“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专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至今,中国的“走出去”战略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我校确定了“专业+语言+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校扩大了学生的对外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增收外国留学生,多引进外教,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他还向客人介绍了国际公务员班的“一、二、三”培养方案,即1个专业+2门外语+3个实践途径。他提议,通过上外与伊朗高校合作,为波斯语专业的学生开发本硕连读项目。
伊朗科技部副部长Motakan博士感谢吴书记的热情接待,并简要介绍了伊朗的高等教育情况。他指出,近年来伊朗高校的科学研究发展迅速,教育水平在西亚领先,目前有15万左右的伊朗学生在欧美留学。他说,中国和伊朗都是文明古国,两国交流由来已久。近年来,两国经济政治关系发展迅速,但是高校的交流远落后于经济交流。他强调,两国语言的教学至关重要。他还回忆了担任上外的合作高校——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的学术委员会成员访问上外的经历。他代表该校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希望上外派遣中国教师去伊朗教授汉语;第二,两校互派学生,为交流学生提供奖学金;第三,两校在非语言教学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随同来访的阿拉梅大学(Allameh Tabatabai University)校长Seyed Sadroddin Shariati博士介绍了该校的学生规模、专业学科设置、师资力量、学术期刊、科研机构等情况。他建议,中国波斯语、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硕士毕业后去伊朗攻读博士学位,并教授中文。
陪同会见的客人还有伊朗驻沪总领事Seyed Monammad Hadi Sobhani先生、伊朗创新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席Morteza Amir Kanian先生、伊朗驻华科学顾问Hossein Ganjidoost博士等。我校参加会见的有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张红玲教授、处长助理王征、波斯语专业负责人刘慧。
会谈结束后,伊朗客人参观了我校松江校区,与波斯语专业的学生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