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ubowan(你好)!上外青年的斯里兰卡一带一路观察

发布时间:2018.04.27发布者:王慧浏览次数:529设置


3月28日至4月2日,根据上级青联安排,上海外国语大学五名师生组成中国代表团,参加在斯里兰卡举行的2018“Yowun Puraya青年之城”国际青年交流活动,并与当地政要和青年组织负责人展开交流。

Yowun Puraya项目由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促成恢复举行,本年度的国际青年节活动由斯里兰卡项目管理、青年和南部发展部主办,获得了总统办公厅、总理办公室以及军队支持,由斯里兰卡全国青年服务理事会组织国际交流项目。活动期间,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和总理维克勒马辛哈等政要参加了开闭幕式,并在营地里与各国青年进行了互动。

青年之城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作为一项民族和解与面向未来的活动,该活动对曾经饱受种族冲突与内战影响的斯里兰卡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也是斯里兰卡至今最大的青年国际交流项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曾多次应邀组团参加这一项目。该项目今年面向6700名斯里兰卡全国各地青年、200名青年组织官员和100名来自2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实施,除国际青年外,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青年以“自带干粮、自建营地”的方式,在为期5天到2周的活动内,通过集体住帐篷,开展一系列营地活动、志愿者服务、领导力训练、论坛、音乐节、体育竞赛等形式,鼓励当地青年为国家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促进国际青年与斯里兰卡当地青年的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今年,该活动在古城库鲁内格勒和首都科伦坡举行。

在此次活动中,来自上外的5名成员不单获得了当地人民的友谊和热情,还将此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的一次机会,实地了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民间交往情况。

中斯友好让中国青年成营地“明星”

活动期间,中国代表团受到了当地热情接待。走在偌大的帐篷之城里,沿途的参与者只要听说是中国代表,都会围观、合影并握手致意,通过聊天来讲述对中国的观感、故事或者学习中文的经历,往往短暂的路程都会耽搁好一阵子。

组织方安排了代表团与斯里兰卡项目管理、青年与南部发展部部长萨格拉•拉特纳亚克(Sagala Ratnayake)先生进行交流。

“斯中贸易关系密切,双方合作有非常大的潜力”,部长阁下开篇就表达了对中斯关系的期望,并回顾了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交往里程。随后部长简要了解了中国代表团在营地的活动情况,上外青年向部长汇报了几天活动里对斯里兰卡的印象,以及对活动本身在促进互相理解方面的赞赏。“中斯合作的未来在青年一代,促进彼此的理解能更有助于双方的互相发展”,中方代表、校团委书记廖文其在交流中提及。十几分钟的对话,在当地青年和媒体的围观中进行,也是一次向当地民众的传播交流。

此次活动中,来自斯里兰卡全国26个地区的青年无论宗教种族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浴同伴同组队,国家的平等与团结概念贯穿其中。他们纷纷以省为单位自建营地,除了承担生活区功能外,每个营区还是一个个生动的当地展览馆,或展现当地农业种植灌溉,或展现流传至今的民俗风情、动人神话。

中国代表团一行人每到一个营地,都能受到当地青年的热情接待,不少青年官员主动为前来探营的中国青年讲述营地建设成果,生动演绎他们的斯里兰卡故事,有的以纸板的模式搭建中国援建的水电站、高速公路,有的展示当地人生活的传统或表演节目,还有谈论对中国商品的期待和评价,热情地邀请中国青年共同饮茶、用餐、合影留念。

在出发前,代表团成员都查阅了不少关于斯里兰卡的各种资料,尤其是历史资料。当年,维杰耶王子带领着700余众越过印度洋;《大史》描述康提的面庞;加勒港边矗立着荷兰人的灯塔;阿育王石柱上的铭刻好像用它的庄严辞句诉说着狮子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全景。这些都是古锡兰给人们的印象。现代斯里兰卡更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共同生长的地方——在这里,从与印度教寺庙做邻居的佛庙一转弯便可见到清真寺。

斯里兰卡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和所有国家发展历程中经历过的一样,现代化正在考验这个命运多舛的地方。1948年斯里兰卡才真正获得独立建立共和国。在此之前来过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在这之后又经历了26年的内战。民族融合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是斯里兰卡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是可以看见,斯里兰卡政府也在努力尝试寻找解决办法,这次青年之城项目便是很好的证明。

每个风景各异的营地里,住着十几个青年的小小帐篷里,虽然世界上各个宗教历史上的纷争不断,如今终于在斯里兰卡的青年营地里实现和平。而斯里兰卡青年勤劳、团结和对世界好奇的一面也让中国青年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教育意义。

正如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在活动致辞中所说的那样,“一个国家想要赢得新世界需要为青年开辟发展道路。同样,一个国家面临的挑战需要聚集青年一代的力量寻求解决方法。”国家的希望在青年,中国如是,斯里兰卡亦是。

丰富体验让青年感受发展中国家国情

除了特色营地,青年文化交流节更有丰富的各种展览,也成为当地青年了解国家发展的窗口,也成为中国青年了解斯里兰卡发展的窗口。

除了日常见到华为、VIVO手机等中国造之外,当地还展示了农业机械设备、船舶运输器具乃至3D、VR技术,更展示了该国的武器装备,展示军队为国家与人民服务的决心,并激励青年的爱国情怀。

军事展上,一位校官主动接待了中国青年代表团,并引导大家又是钻坦克,又是演练机关枪、还在装甲车里讲解武器性能。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展示的现代装备都是中国造,这才明白军官看到中国青年由衷的亲切感,英姿飒爽的校官虽然身着英式制服,但掩不住对于中国的好奇和赞赏,他特别期待的事情就是能够通过选拔继续到国防大学去深造。

在这个营地里,国家领导人和官员们愿意花上半天时间和青年们在一起探讨国家未来、加强国家意识,这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广大乡村青年而言确实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路演与激励。

主办方还策划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比如组织国际青年前往乡村学校参加公益活动,教授当地儿童讲授自己国家的文化;举行跑步比赛、自己扎竹筏等野外求生训练,让各国青年进行比赛,形式丰富多样,也让国际青年与当地青年充分接触。

期间,代表团还访问了联合国驻斯里兰卡办事处的专门帐篷,与项目主管和来自韩国等地的联合国项目志愿者交谈,了解联合国志愿服务项目在当地的开展情况和报名参与路径,熟悉联合国在生态环境教育方面实施的方法。

当然,由于整个营地建在一个休耕农场上,活动结束就要拆除设施恢复原状,所以代表们的营地住宿条件未免艰苦些,但是却更加“贴近大自然”。洗澡的地方也是临时搭建的露天棚子,代表们也总打趣地说每次洗澡抬头就是月亮和星星,整个人都融进了大自然。

这次活动的魅力之一,莫过于和来自世界各地青年近距离交流。也许是远离了“电子化社会”的纷扰,每晚,各国青年聚在大树下,畅谈各种话题。和印度小哥聊印巴冲突、聊僧伽罗泰米尔,和越南青年聊共产党、社会主义,和阿富汗小哥聊塔利班、感受家国观念,此外还有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坦桑尼亚和日本的观点……话题无所不包,也让各国青年有了充分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活动中还举行了文化之夜,各国青年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带来精彩歌舞表演。英语学院的肖雨婷同学以即兴书法也让大家耳目一新。

一带一路新观察: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项青年交流项目,在启程之前,学校就将此次访问作为一带一路观察的一次机会,鼓励参加者通过查阅资料,当地探访的形式感受一带一路倡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连接。

来到斯里兰卡的第一天,代表们住的酒店附近就是一个由中国承建的现代医院,整体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当地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之后,所见所闻无不有中国在当地帮助经济成长的身影:当最后一天代表团来到首都科伦坡,接送的当地司机一听他们来自中国,就兴奋地介绍“我们现在走的高速公路就是中国建的,也是斯里兰卡第一条高速公路。”

在科伦坡的海港城项目里,眼见是总统官邸不远处,是印度洋畔的沙滩和当地著名海边大道,黄沙遍地外,是中国的吹砂作业船,阡陌交通上行驶的是运送建材的重卡,墙畔是熟悉的中国公司安全生产标语。这就是未来科伦坡的CBD,中国公司将用五年建成。落成后为83,000人提供工作岗位,该工程总投资大于150亿美元(斯2016年GDP为813.22亿美元)。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级金融贸易城和港口中转中心,恢复科伦坡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地位。

而中国也在成为当地人民的话题,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的3000元人民币学费虽然在当地还显昂贵,但中文热依旧使孔子学院成为重要的中文学习枢纽;当地商贩热情期盼着中国游客的到来,一些人则不满足于中国出口的廉价商品,表达着希望更多中国优质产品出口到当地的期待。

活动期间,国际教育学院的骆茸茸曾在一个社区志愿活动中,和当地一位乡村英文教师交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这位英文教师童年经历了猛虎组织动乱,深感国家和平来之不易,他一直对中国很关注,对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在几十年里实现的稳定繁荣钦佩不已。这名英语教师在对现任政府免费教育医疗政策表示感恩的同时,还希望政局稳定长久维持,并希望斯里兰卡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互惠互利,在考察中,代表团不难得知,中国在刚刚承建汉班托塔港以及其他项目时,面临了斯里兰卡某些党派团体的反对,更有国际阴谋论将中国的海外援建看成中国的新“海外殖民”。但事实正如这位乡村英语教师说的,“那些反对只不过是一些政客借民众爱国心炒作的噱头,在中国承建之前汉班托塔港一直没有得到好的建设,既然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好好利用,有什么理由拒绝别人的帮助呢?”民意基础仍是指向吃饭问题,这名乡村英语教师的心声,反映的是广大斯里兰卡民众的愿望,简单来说就是: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追求一种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中国恰能提供这样一种公共产品,也成为当地绕不开的大国伙伴。

斯里兰卡之行虽然短暂,但是让上外青年感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宝石”的热情和友谊,从斯驻上海总领馆的一路支持,到当地官员的热情介绍,再到当地青年伸来的千百次握手,还看到中国建设帮助一个发展中国家成长的现实案例,更看到中国发展道路在当地被民众所关注,也感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宗教在“大乱”之后痛定思痛的共融共享,回顾斯里兰卡之行,与世界各地青年在一个新的角落,聆听不同思想,思辨家国发展之路,在吟咏万国文明之经典,陶冶世界公民之品格之时,学在路上,观察世界,成为上外青年的一次生动实践和比较学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