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纵论“一带一路”: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7.12.28发布者:王慧浏览次数:382设置

47日至8日,“‘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承办,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全球学研究中心联合协办。

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约60位政府官员、智库学者和媒体人士莅临出席,涵盖政治学、历史学、宗教学、外国语言文学及丝路学等五大学科领域。

巴林驻华大使、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驻华使团轮值使团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中东学会名誉会长杨福昌,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中阿友好协会副会长吴思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副校长冯庆华等出席会议。上外党委书记姜锋在开幕式前与部分与会嘉宾就“一带一路”建设与丝路学研究进行交流。开幕式由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主持。

为期两天的会议设置有五个讨论单元,囊括丝路学研究的基本核心议题,包括“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及应对、“一带一路”的“软力量”建设、“一带一路”与国别区域研究、全球丝路学的学派演变及其研究动向等。围绕上述议题,中外嘉宾分组展开对话和研讨。

本次会议旨在积极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响应中国丝路外交政策,是中国丝路学界的一次集体发声,为即将于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供学术支持。同时,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丝路学学科建设,在全球丝路学转型的背景下,为复兴中国丝路学研究做出积极努力。

丝路学@上外:对接国家战略 推动双一流建设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倡议,赢得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对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正在产生积极影响。

曹德明在致辞中表示,“如何充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如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界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课题。”

上外近年来充分对接国家战略,以“诠释世界、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立足自身坚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特色发展相统一,不断传承和彰显外国语言文学的传统学科特色,依托政治学等交叉学科的增长点,构建学术智库群。

曹德明表示,上外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具有标志意义的“多语种+”办学战略,并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涉语言视为“战略语言”,将逐步完善相关专业和课程布局,为国家提供战略人才储备。

在教育部刚刚发布的高校本科新增专业名单中,上外申请增设的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波兰语、捷克语获准备案。而斯瓦希里语、普什图语、库尔德语等一批具有较大战略储备价值的语言课程也在积极筹建中。目前,上外的授课语种数量已经达到32种,并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开放办学有机结合,稳妥发展推进。

20159月,上外充分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立足多语言、跨学科、跨文化综合优势,成立丝路战略研究所,涵盖中东、东南亚、中亚、美欧(包括拉美)等四大板块的全球研究视野,构建人文、经贸、安全“三路并举”的丝路学范式,在协同创新中推进新丝路研究与中国丝路学学科的发展。

在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报告中,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获颁影响力智库,其综合影响力位居全国第9、媒体影响力全国第3

丝路学研究丛书:彰显丝路学中国学派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推出了由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的“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该系列丛书由马丽蓉教授主编,以跨学科、多语种、开放型为特色,展现了丝路学研究中青年学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现已出版首批10部专著包括马丽蓉《“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杨阳《中东非阿拉伯国家智库研究》、张瑾《“一带一路”投资保护的国际法研究》、周楠《中国对拉美石油的投资研究》、闵捷《以色列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建设》、忻华《欧洲智库对欧盟中东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华瑀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法概论》、刘慧《丝路文明对话:刘智对贾米思想的诠释》、赵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严丹《英美学者对中国外交研究的信息源分析》。

本套丛书是上外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而推出的学术作品,展示出以重大现实问题导向为主、中国特色理论构建为辅、“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区域与问题探究为目标的研究范式,彰显出全球丝路学转型中的中国学派的特有风范。

《新丝路学刊》创刊:丝路学是全球治理的“中医学”

与会学者嘉宾还见证了《新丝路学刊》正式创刊,首期杂志在会上亮相。该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是国内首本专注于丝路学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丝路学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搭建了学术交流的阵地。该刊由马丽蓉教授主编,编辑部设在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

马丽蓉在创刊词中介绍,丝路学缘于“丝绸之路”,是一门20世纪才问世的新学问,也是一门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民族,考古、地理、生物、医学等,跨学科、综合性地研究丝路历史与现实的学问。

她表示,“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为全球丝路学发展开拓了新的学术空间,也为中国丝路学复兴带来了历史新机遇。

 “丝路学实为治理学抑或合作治理学,甚至可以说是全球治理中的‘中医学’。” 马丽蓉认为,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模式,正在对西方治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某种修正意义,标志着全球丝路学发展步入新的转型阶段。

据悉,《新丝路学刊》致力于打造战略型期刊平台,既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也注重现实政策研究,既关注“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与地区“战略对接”实践中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的动态研究,也关注从西域学、敦煌学、吐鲁番学及郑和学等最新静态研究成果来深化动态研究,更鼓励对国际体系转型、国际关系变革、全球治理等丝路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以充分彰显中国丝路学的战略地位与中国丝路学界的学术担当,为宣介“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加强“一带一路”的“软力量”建设作出切实贡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