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利沃夫的瓦西里

发布时间:2017.12.26发布者:王慧浏览次数:719设置

来自利沃夫的瓦西里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管海霞


瓦西里是俄语中很常见的一个名字,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大街上能碰到许多瓦西里,其情形大概相当于我们生活中遇到名叫王军或张兵者。而我认识的这位瓦西里来自乌克兰东部城市利沃夫,年过五旬,文学教授,现为我校乌克兰语专业的专职外籍教师。

初识瓦西里不是在中国,也不是在乌克兰,而是在网络上。2015年的春天,通过我校乌克兰语专业教师的介绍,我认识了瓦西里,并且开始了聘请其作为我校专任外籍教师的工作,一次次请他发送简历、学历证书扫描件、护照等文件资料过来。而在琐碎细节的沟通中,至今有一句话仍让我印象深刻:“我一定要带我的妻子一起来中国的”,我不禁莞尔,更加想早点看到这对恩爱的瓦西里夫妇。

九月开学季,瓦西里夫妇终于从遥远的利沃夫飞抵上海,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对温文尔雅、慈眉善目的夫妇俩。在带领他们办理入校手续、熟悉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和瓦西里夫妇熟识了,知道了他的夫人是博物馆工作人员,而他们的两个女儿都学业有成、婚姻美满。尤其是提到自己的外孙时,他们更是笑的合不拢嘴,五岁的小外孙是他们夫妇俩的开心果,他们还笑言:“来中国后,并不怎么想念女儿们,最想念的就是外孙”。此时此刻的瓦西里夫妇,和中国所有长辈一样,宠爱孙辈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天底下的长辈们,无论种族或民族,爱子之心大抵都是相似的啊!

初来上海,瓦西里先生由于言语不通,生活中多有不便。我便利用下班时间,带着他们逛了逛周边,告诉他们哪家超市东西更便宜,哪儿的水果更新鲜好吃。瓦西里先生每每对我表示感谢,我则回复他说不用客气,如果我的父母现在身处异国,我希望他们也能得到帮助和关心。中国各式各样的美食让他们赞不绝口,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让他们欲罢不能,他们在超市里专挑中国品牌的东西买,说来到中国一定要试试中国的商品。发工资的第一个月,瓦西里给夫人买了中国某品牌的手机,准备再买一台中国产的电脑。尤其是我将淘宝网站介绍给他们之后,物美价廉、方便快捷的网购形式已经深深吸引了瓦西里夫妇,这对头发花白的乌克兰夫妇俨然已加入到网购大军的队伍中。

瓦西里先生到来后,即投入到乌克兰语教学的紧张教学工作中。而与此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到乌克兰语言文化相关的活动中。在他的促成下,我系乌克兰研究中心于十月份顺利成立,揭幕仪式当天,他身着乌克兰传统民族服装莅临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瓦西里先生还参加我校举办的“西索斑斓诗会”,在诗歌选取的过程中,瓦西里先生决定选择乌克兰著名女诗人莉娜·科斯基安娜的作品——《热烈的秋》,并且一定要用乌克兰当代著名作曲家斯克里科的配乐。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听众真正感受到乌克兰美丽而又迷人的秋天。

瓦西里夫妇第一次来到中国,对古老的中国、对现代的上海充满了好奇。他们探寻静安寺、玉佛寺,感受着神秘的东方文明,他们流连于外滩、陆家嘴,见证了蓬勃向上的现代都市。他的一幅摄影作品让我印象深刻:近景处是一座寺庙金黄的琉璃屋檐,屋檐下四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稍远处是一栋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古老与现代,就这样完美地呈现在瓦西里先生的镜头之中。

在这一系列文化探寻的过程中,瓦西里先生也自觉地充当了中乌文化的沟通者。在鲁迅公园的世界文化名人广场上,瓦西里先生看到了广场上立有印度作家泰戈尔、法国作家雨果、俄罗斯作家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名人的雕像,他便想和园方沟通,是否能在下次扩建时,考虑将乌克兰文豪舍甫琴科的雕像也列入其中。在参观鲁迅先生纪念馆过程中,面对纪念馆中陈列的各语种鲁迅先生作品,瓦西里先生遗憾地发现陈列品中没有收入乌克兰语译本,他便留了心,想回国的时候搜集一些鲁迅先生作品的乌克兰语版本,并捐赠给纪念馆,让中国读者了解到乌克兰人民对鲁迅先生的热爱。

是的,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瓦西里先生,他是严谨的学者,也是和蔼的长辈。他时刻在向我们介绍乌克兰多彩的文学与文化,也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着中华文化之美。他年过五旬,文学教授,他是独一无二的、来自利沃夫的瓦西里先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