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墨西哥留学总结报告--西班牙语系祝逸同学

发布时间:2014.06.27发布者:浏览次数:521设置

 去墨西哥之前的因为要适应一个新环境而忧心了很久,甚至跟我同行的同学还被父母叮嘱:“到了那边吃的东西实在不好吃就忍忍吧。”这更增添了我一份愁绪。结果到了这边发现,这里完全就是一个说西班牙语的松江,我就住在那毗邻地中海,坐公车二十分钟能到学校的住宅区。

 有同学说瓜城是世界上气候第二怡人的城市,我觉得这当之无愧。每天最高温度不会超过30度,冬天最冷的那会儿大概45度。入冬那会儿我思量着“是不是需要去买件棉衣好过冬呢?”的时候,冬天就已经过去了。不过这里昼夜温差很大。所以经常在路上看到穿着短袖T恤配雪地靴的,同时也有穿着棉衣搭短裙凉鞋的。要是在国内我一定会觉得他们不正常,不过在这里似乎真的可以这样。

 之前有段时间国内PM2.5污染严重,多个城市遭受雾霾侵袭。我就去查了一下附近几个观测点的数据,结果发现大部分都没这项指标,唯一有的那个地方PM2.5只有1。瓜城其实并不是一个工业很发达的城市,我见到的能称得上工厂的只有龙舌兰小镇的制酒厂,在市中心也有只有几平米店面的印刷小作坊。自然环境真的很好。

 不过公共交通让人很头疼。在习惯了上海发达的地铁以及大量的公交线路之后,瓜城的公交系统让人很不习惯。首先要坐上这里的公车需要在站台上招手,但是如果车里面很挤,或者车很空但是那天司机心情不好,那就不会停。我有朋友有天早上上课错过了六班公车,结果不出意外地迟到了。还有让我周围众多交换生抱怨的是站台上没有途径公车的信息,车内没有人报站,还有有些公交线路比如629629-A629-B629-1629-2这些顶着差不多名字的线路开的确完全不是同一条路之类的。当然墨西哥也有其他城市公交车完全没有线路的,要到哪就要问司机是不是会路过了。不过这边城际间的大巴很发达,大巴的环境出乎意料得很舒适,有电视机、充电插座、WIFI等服务。作为一个基本没有火车的国家,城际巴士和飞机是最常用的出远门的方式了。

 在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热情好客,幽默感十足的欢乐的民族。我还记得那个在飞机上倒了好多杯咖啡,戏称自己是“行走的咖啡机”的阿姨,也记得在长途大巴上,那位想起自己遇到过的那些全神贯注听他们演奏的观众就感动不已的Mariachi吉他手。我们学校的宣传部经常用¨En Autónoma, aprendí a ser deciplinado.¨(在自治大学我学会了自律)¨En Autónoma, encontré el mejor postgrado.¨(在自治大学我得到了最好的研究生教育)这种句式来作标语,不过这个句式经常被同学们拿来吐槽。比如没水没电时会说¨En Autónoma, aprendí andar sin luz, agua y jabón.¨(在自治大学我学会了没水、没电、没洗手液的状况中活下去)。某天我室友班里的幻灯片因为光线太亮看不清,所以第二天老师拿了纸把窗糊上了。于是有人说了句¨En Autónoma, aprendí a hacer cortina.(在自治大学我学会了做窗帘)来调侃学校的设备。我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生活着。

 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冲突。我就读的是一所天主教传统很严重的学校,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天主教徒,甚至每个教室里都有十字架。这种影响也会扩张到课堂上。有一次讲圣托马斯的社会学理论时提到说“社会学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获得幸福,最终能够跟上帝在一起”,由此引起了对于在课堂上参杂宗教理论是否合适的争论。在这种争论中能够清楚得看到这里的天主教影响多么强烈,所以更加能够理解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人反对同性婚姻、堕胎和植入疫苗。有人担心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自己的信仰会不会动摇。我想的是,如果一个人是因为受了周围人的影响而接受了一种信仰,那么换一个环境它很有可能会改变。但是如果是自己认真思考过然后选择了一种信仰,那么这样的讨论和思考越多,便会愈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平时出门旅行也很能增强人的能力。在墨一年,我们参观了全拉美最大的博物馆——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阿兹特克人的大神庙和日月金字塔,南部萨波特克人和米兹特克人的阿尔班山,还有玛雅人的小村庄,同时也去了全拉美最大的书展La FIL和墨西哥比较重要的文化节圣马尔科节,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在国内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的美洲文化。期间我们也遇到了许多意外状况,比如迷路、同伴迟到、物品丢失等。不过最后都在别人的热情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后很好地解决了。总体而言我非常享受在墨西哥四处旅行。海边沙沙的潮水声,博物馆里史前文明的雕像以及金字塔旁边明媚阳光带来的触感,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当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