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金海玥同学赴香港城市大学交换总结

发布时间:2014.03.20发布者:浏览次数:802设置

  

得益于国教学院的交流项目,我有幸于2013年8月赴香港城市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在这四个月时间里,我深入感受了香港的当地生活,也体验了融汇中西的课堂学习,整个过程充实而愉快,最终收获良多。

香港城市大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而活泼。半山而建的校园里只有三幢教学楼,其中两幢还是全新投入使用,但近两万名学生又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使校园充满活力。香港当地学生比想象中热情友好许多,虽然他们日常生活行惯性地使用粤语,但遇到我们这些大陆学生,他们还是尽力用有限的普通话夹杂着些许英文与我们交流,还带领大家游览香港,熟悉校园。学生会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换生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大家一起介绍彼此,一起玩游戏,互加社交网络,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香港城市大学对于每一个学生课程修学的要求是每学期至少四门,至多六门,学期课程根据专业要求自己上网选取,修满学分即可毕业。这就从制度上确保学生自主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一般来说,每一门课程一周为三小时,大多数都是一周一次完成。这样的课堂通常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相当负担的,三小时的课程,尽管中间有一到两次课间休息,还是很难让人全程集中注意力;而授课老师也很少会有精力讲满三小时的内容。但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太困扰大家。老师会按照实际内容安排相应时间给课堂练习或小组展示。这样的设置使得课堂更为有趣而有效。更方便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资料共享,城市大学建立了”Blackboard”,每一位老师及学生都有个人账号,老师可以及时更新课程信息,而学生则可以随时下载资料,上交作业,看到自己最新的分数情况。

对于课程的期末分数,城市大学的老师都会把最后的总成绩至少分成四份,包括出勤率,考试,作业以及小组成果,而绝大多数课程事实上还有更细致的划分,这样的分数设置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机会,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而不是期末前临时突击。城市大学的课程绝大多数都为英文授课,但老师为避免语言障碍都会提前上传课堂资料以供学生预习,课堂上也会尽量选用日常词汇解释。期末考试前,老师也会强调可以携带字典进考场,经检查没有问题即可自己使用。城市大学的老师也都十分友好,学生可以随时用学校邮箱与老师进行沟通,而许多外籍教师也会特地学简单的粤语或普通话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城市大学的课程几乎门门都有小组作业,这也给了我们许多机会认识新朋友。通过这个学期,我就认识了许多内地的包括来自复旦、交大、华东师范、华中科技的交换生,也认识了一些香港学生。这样的小组作业至少需要三次集体讨论,为最后的小组展示及报告做准备。所以,校园内的公共区域遍布各种课程小组,专门设置的各种讨论区也常常一位难求。小组合作最终是最令人影响深刻而自豪的,因为最终成果蕴含的是每个成员的心血,大家将课程上的知识,加上自己的理解写进方案,合作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丰富而巨大的。

学生们日常活动都在学校里,学校设置了许多的自习区以及讨论区以供学生使用,而宿舍就成为了家的存在。城市大学共有十一幢十层以上的宿舍楼,每一幢都以赞助者命名,比如我所居住的Hall 4 就叫赛马会群智堂。宿舍楼下有电子门禁,只有宿舍楼内的学生可以身份识别,其他外来者都要到楼下大厅的保安处登记,到规定时间必须离开,这保证了宿舍的秩序以及学生的安全。每一层楼都有一个高年级学生担任的tutor,负责组织楼层会议及活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tutor交流解决。宿舍在香港的大学校园里是特别的存在,每一幢楼都有民主选注的学生会,来组织各种宿舍内及宿舍间活动。我所在的宿舍楼就有许多活动,比如楼层装饰比赛,歌唱比赛,高脚桌晚宴等等,而内地学院间的运动会在城市大学则是宿舍间的年度大戏。各种比赛都鼓励学生参与,设立各类奖项及奖金奖品,使宿舍文化精彩而活泼。同住一楼层的同学相处都十分融洽,时常一起在楼层公共室做饭聚餐。为了学生的休息质量,宿舍区各处都有标志提醒学生们在晚上11时至次日7时保持安静,此外,劝诫酒精、公共场合室内禁烟、谨防性骚扰等标志也都张贴在公告区,体现了对学生健康安全的关怀。

城市大学也处处体现了民主与平等。图书馆旁有一面民主墙,学生们都可以将对学校、各类组织的见解上贴,每一份都有直接署名,而这被视为自由言论。校园内也会遇见身体残疾的学生,每一处楼梯都会为残疾人考虑,会有残疾人通道或升降机,这也体现了教育及生命的平等。

除了城市大学,香港这座城市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影响。香港是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城市,大街上每时每刻都人潮涌动,但处处都体现出了秩序,没有混乱之感。市民出行只有三种方式,步行、开车或公共交通,大街上不会有自行车电瓶车穿梭,且行人司机对于交通规则严格遵守,这使得交通效率大大提升。公交站台、地铁站台乘客自觉排队,先下后上、扶梯靠右站等等,都成为了一种习惯,给人出行带来安全感。出去购物吃饭,对方也会尽力说普通话,很少有不友好的情况发生。

这段交流经历让我受益匪浅,香港这座城市、香港城市大学这个学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十分期待下次与香港的再见。

 

返回原图
/